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并且压缩工期,同时远征高句丽造成财政入不敷出,加征赋税以及征用民夫造成百姓负担大大加重、吃不饱饭加剧了社会矛盾。
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大的方面,分别是:
1、隋文帝时期社会矛盾的积累
隋王朝的建立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,这次改朝换代仅仅是士族集团内部权力的转移,旧有的统治秩序没有被打乱,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,杨坚集团本来就是关陇士族集团的主要成员,而各级政权的官僚成员大都仍是北周旧贵族官僚。因此,隋文帝的各项措施不可能阻止社会矛盾的发展。
还有,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也加剧了矛盾的发展,史书说他“天性沉猜……逮于暮年,持法尤峻,喜怒不常,过于杀戮”。开皇中叶以后,法制逐渐受到破坏,文帝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,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,并且刚愎自用。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,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。
2、隋炀帝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
隋炀帝即位后,隋朝的国力、武功达到极盛。他修建东都、开凿运河、穷兵黩武,虽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但对民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,社会矛盾迅速激化。特别是远征高丽,前后共征发兵卒、役夫四百万人之多。残暴的统治将人民推向死亡的边缘,一场全国性的起义风暴来临了。
拓展资料:
隋朝(581年—618年),中国历史上的朝代,大定元年(581年)二月,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,建立隋朝。隋朝是继西晋后汉族重新建立并统一全国的朝代,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严重分裂局面。公元589年,隋文帝杨坚南下灭陈后,中国又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。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。隋朝末年,炀帝(杨广)过度消耗国力,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,最终亡国。
隋朝的灭亡原因如下:
一:大运河的开凿,花费太多的财力和人力。
二:隋炀帝的残暴奢侈的性格。
三:隋炀帝加强中集权制度,让官员不满。
四:起义军的崛起。
五:战争频繁,大败契丹。
简介
杨广做最失败的地方是野心太大,为了快速建立大业,劳民伤财。国家在修建好大运河之后就得休养生息,可是之后开疆拓土,战争不停,老百姓的军役很重。百姓才会出现起役和反抗。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隋炀帝作为一个刚建立不久国家的皇帝,急于开疆拓土,是不明智的尽管作过许多坏事,但也做过不少对历史发展有益的事情,还是有一些历史功绩的,我们不能因隋炀帝的过而否认他的功劳。
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。这一点毋庸置疑,那些不遗余力为杨广洗白的朋友们还是面对现实吧,曾经繁荣强盛的隋朝确实是亡在杨广手中,如果他治国有方又怎么会失去江山?
而杨广的残暴统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1,大规模征调民夫开凿疏通大运河,劳民伤财。
2,三征高句丽,不仅损兵折将,还极大的消耗了国力,使得国内统治根基不稳,造成国内起义不断。
3,国内横征暴敛,百姓为了服兵役,徭役,缴纳赋税,生活苦不堪言。
据统计隋朝最鼎盛时期人口有九百多万户,而到了唐初只剩下了两百万户,也就是说,除去没有统计的黑户等因素,杨广在位期间全国人口减少了至少两千五百万!这还只是一个保守数据!
如果杨广是一个有为之君,那么在他在位的十几年间,人口为何会减少的如此之多,如此之快?很多人都在为他洗白,当你们用那些苍白的文字洗白杨广的时候,死去的那些万千百姓,他们的冤屈又有谁来替他们诉说?
很多人说杨广开凿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联系,促进经济发展;三征高句丽也是为了消耗关陇贵族的实力,加强皇权。这些确实说的也有道理,也许杨广当时做这些也是出于这些目的,但贪心不足蛇吞象,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!想一朝一夕就完成千秋业绩!尤其是把自己的丰功伟业建立在广大老百姓的痛苦之上!用累累白骨堆起自己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,这不是暴君又是什么?
所以隋朝灭亡只因杨广的残暴统治,无他,很多人将隋朝的灭亡归结为杨广的急功近利,这是典型的无视历史,混淆视听,是不可取的。
上一篇:hpv是什么病阳性怎么治疗
发表评论